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简介
    前进中的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

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于2023年6月应运而生,承载着原管理学院与经济学院的深厚底蕴,其历史可追溯至1980年。学院以“贡献经管智慧,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自贸港建设”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区域内一流国际商学院。2024年,学院通过商学院毕业生协会 ( Business Graduates Association, 简称BGA)金牌认证,这标志着国际权威机构对学院办学实力的高度认可。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82人,在站博士后1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30人;教师博士学位占比80%,获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称号159人次,涵盖国家级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财政部会计名家、宝钢优秀教师、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海南省杰出人才、海南省领军人才等。我院已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多名教师在重要学术机构任职,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部分教授受聘为政府部门专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在校生开设专题课程及学术讲座,拓展学术视野;积极推行校企“双导师”育人机制,聘请百余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和行业知名人士担任校外导师,强化产学研协同育人实效。

学院紧密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学科立院、人才强院、开放兴院、制度治院”的办学方略,以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为引领,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依托18个校级科研团队,系统推进有组织科研,以“自贸港”与“国际化”为特色,构建起“理论引领—国际视野—智库服务”三维融合的学科与科研体系。

学院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学科在2024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跻身前10%,应用经济学学科进入全国前23%,这两个学科连续入选第四轮、第五轮“海南省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近年,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两大学科持续进步。

近五年,学院科研成果斐然。围绕自贸港建设战略需求,持续深耕财税政策、人力资源管理、旅游与消费市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绿色金融、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等前沿领域,形成显著的学科特色,并产出一批具有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成果。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项、教育部项目15项、其他部委项目17项、省级项目184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专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纵向项目立项经费达4641.01万元。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再传捷报,立项数和资助率双双实现重大突破,共有18个项目获立项资助,资助率达到37.5%。在论文发表方面,学院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共计发表学术论文1379篇,其中SSCI论文386篇、CSSCI论文452篇、SCI论文295篇、CSCD论文31篇,学院期刊分类目录A-类以上论文120余篇、B类论文150余篇。尤其在《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工业经济》、《南开管理评论》、《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中国农村经济》以及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UTD24),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UTD24),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FT50),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FT50),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ABS4),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ABS4),Tourism Management(ABS4)等国内外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

学院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与政府及业界紧密合作,牵头搭建各类智库平台10个,包括国家级1个、省部级6个、市级1个和校级2个。积极承担横向课题,撰写咨政研究报告,服务地方发展,为自贸港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成功入选首批省级重点新型智库,“自由贸易港治理创新与智慧监管重点实验室”成功入选首批省级重点实验室;2022年12月“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成功入选中国新型智库联盟(CTTI);2025年8月,学院“会计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与“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成功入选2025年AMI智库名录。

学院秉持“与自贸港同行”理念,推动经管智慧服务社会。多名专任教师入选政府专家库,近五年提交的咨政报告获省级以上主要领导批示达86份,被国家级和省部级单位采纳42份;横向课题立项经费达2790.82万元,充分彰显了科研转化与社会服务能力,有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骨干教师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发表自贸港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海洋强国战略相关文章30余篇,接受海南日报等媒体采访百余次,为海南省国资委等政府部门开展自贸港政策解读、新质生产力建设等主题讲座宣讲百余场。

学院已逐步形成了“1+4+5+7”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拥有工商管理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4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农业硕士(MA)、金融硕士(MF)和国际商务硕士(MIB)5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物流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经济(留学生)8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103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26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87人,本科生2736人。

学院生源持续优化,本科生源近三年每年录取各省排名前10%的考生占比达80%以上;硕士研究生第一志愿报考率和上线率逐年快速攀升,接收推免生人数连续多年位居全校前列,本科毕业于“双一流”高校的生源比例达到40%以上;报考博士研究生的生源中,硕士毕业于“双一流”院校、国外知名高校的生源比例达到50%以上。

学院持续优化学生培养机制,2012年创办学院研究生科研讨论会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三届,有效促进了学院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学院通过校外捐助的方式设立“盘石·优秀学子深造奖学金”,连续3年共评选出47位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优秀本科生并为其颁发30余万奖学金。此外,设立“逸舟组织管理研究基金”,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在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搭建“校企共育”平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组织产学研调研,走访了数十家公司。学院与中国证监会、海南证券期货业协会、金元期货、国新期货携手主办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人才培训班,金融硕士与海南省金融发展促进会获批海南省首批研究生工作站,截至目前,已与70余家企业签订协议,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促进学生创业就业。

学院培养了一批批有社会担当和责任感的中外优秀学子,例如,鲁斯兰(哈萨克斯坦籍)多年无偿捐献稀有血型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救助中国病患,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中哈友谊的使者”,现任职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贡献智慧的力量。段玫竹作为学院本硕培养的学生,热心于志愿服务,将创新融入公益,先后负责并发起了关爱自闭症儿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项目,荣获9项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奖项、2项省级荣誉称号。学院学子在2025年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中斩获佳绩,共有7名同学脱颖而出。李叶叶等4名同学荣获 “海南大学2025年大学生年度人物标兵”,郭亚鑫等3名同学荣获 “海南大学 2025年大学生年度人物”,在各学院学生获评中占比领先。

迎海南省自贸港建设春风,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每年为政府、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广受用人单位好评。近3年,学院毕业生学生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保持良好态势;考研升学率显著上升,众多优秀学子推免、考取至国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学生赛事屡获佳绩,在全国供应链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个国家级赛事上斩获奖项。

面向未来,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将秉承“大道致远,海纳百川”的校训,锐意进取,努力建设成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协同发展的一流国际商学院。



校园公众号
  • 电话:0898-66281196、66277855
  • 传真:0898-66281196
  • 联系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人民大道58号海南大学社科楼B栋3楼
  • 邮编:570228
  • 学院邮箱:IBS@hainanu.edu.cn
  • 院长邮箱:nytang@hainanu.edu.cn
  • 书记邮箱:gfnan@hainanu.edu.cn
  • 学院公众号
    Copyinght 2023 @ 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