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洪平教授解读消博会欧洲主宾国现象及中欧合作前景
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颜洪平教授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栏目专访,围绕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消博会)主宾国选择、中欧经贸合作机遇等议题展开深度阐释。
颜洪平认为,消博会连续五届以欧洲国家为主宾国,主要基于四重逻辑:其一,欧洲在奢侈品、时尚、健康科技等领域具备全球产业优势,与消博会“高端精品”定位高度契合;其二,中欧经济互补性强,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7858亿美元,中国是欧盟第三大出口市场,双方在机械装备、汽车等领域形成深度供应链耦合;其三,政策层面,中国通过消博会平台吸引欧洲头部企业集聚海南自贸港,形成“以展促贸”示范效应,同时欧洲在绿色消费、智能科技领域的技术优势与中国战略方向一致;其四,法国、瑞士等国前几届参展的成功经验强化了消博会的国际品牌认知,形成良性循环。他进一步指出,消博会为欧洲企业提供了市场开拓、政策红利、新品展示三大机遇。例如,意大利品牌通过展会进入中国市场,并借助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政策拓展免税渠道;欧洲企业还可通过“X-Land”沉浸式场景精准对接中国消费者需求。
“东西问”栏目作为中新社核心国际传播品牌,聚焦全球治理、文明互鉴等议题,通过深度对话传递中国视角,促进中欧等各方理解,在海外舆论场具有广泛影响力。
此次专访深化了公众对中欧经贸关系的认知,凸显了海南自贸港在中欧合作中的战略价值,也提升了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在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助力其打造具有全球视野的智库平台。

2025年4月13日,海南海口,以“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开幕,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家企业携4100余个品牌参展。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2025年4月13日,小朋友在第五届消博会上体验展出的意大利品牌杜卡迪摩托车。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2025年3月25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果展暨儋州城市展在海南博鳌东屿岛文化公园展出。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