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他山之石 正文

第二则:央地关系改革的理论基础

2025年09月16日 09:11  点击: 

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解决的先导问题是准确界定新型举国体制的本质。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决定以经济结构为基础的观念的、政治的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结合的具体形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一方面,生产力发展要求生产劳动符合效率标准,在应然层面要求将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以特定生产形式组织起来。另一方面,特定生产形式的顺利实现需要生产关系为其提供支撑,以协调生产劳动中的关系,包括合作关系、分配关系、再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既要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生产关系的实际,生产力发展向生产方式提出了应然需求,生产关系决定了生产方式的实然供给。综上所述,生产力的应然需求与生产方式的实然供给构成了生产方式。

新质生产力的前沿生产要素是数据、算力、芯片、机器人、大模型和科技创新人才等,基础生产要素是材料、能源、装备和人才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立足生产资料所有制促进不同行为主体协同开展生产劳动,对先进性和安全性的追求决定了需要提高生产方式的组织程度,改进和创新生产劳动的组织形式。新型举国体制是超越组织和区域的国家创新体制,是多元主体互动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新型生产关系的核心是公有制经济协同非公有制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们无法从多元行为主体互动本身判断生产方式的性质,但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了生产方式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新型举国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本研究据此认为,新型举国体制的本质是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型生产方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强调全国总体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中央企业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集中体现,因此,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共同决定了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是新型举国体制的核心行为主体

新型举国体制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耦合关系是研究重点,新型举国体制既要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又要促进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纵横合一”的结构,现有研究基本上囿于探究“横向”联系,对“纵向”联系缺乏研究,深层次原因是没有探究新型举国体制运行与央地关系改革的内在联系。2019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和新型生产方式共同构成了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央地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举国体制的有效运行在客观上要求改革央地关系,破解这个问题的要领是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从上层建筑入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创新,将中央企业引入新型央地关系。

央地关系改革与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央地关系是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朱旭峰和吴冠生(2018)概括了中国特色央地关系的特征:一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机决策,调整集权或分权力度;二是在不同维度上根据政策的异质性有选择地集权或分权;三是不断丰富调整央地关系的政策工具。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初期,央地关系的调整均指向国有企业,包括调整中央企业的隶属关系,给地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央地关系中的政府行为与中国经济增长密不可分,虽然央地之间“条块结合”的基本架构未发生大的变动,但是权力配置格局和关系调整方式却在不同时期不断改变着,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央高度集权和央地之间频繁的“放权”和“收权”循环,到改革开放后中央向地方分权、向国有企业放权让利,乃至新时代央地之间权责划分的制度化和法治化。央地关系改革的演进与我国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先后经历过依靠计划手段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激活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目前是以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先后呈现出不同特征,受制于不同阶段的经济基础和客观条件,央地关系的演进体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场、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在矛盾中不断发展的逻辑。

生产力是央地关系改革的根本动力。改革央地关系的目的是满足新型举国体制有效运行的需要,克服现有央地关系不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性,完整地破解新型举国体制如何“举”的难题。央地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核心是经济关系。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了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重要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和“地方”的内涵包括国有企业,即中央政府管理的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管理的地方国有企业,中央企业的隶属权是中央向地方放权和收权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同时强调树立中央权威,最大程度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包括技术革命的迭代突破、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进而形成新型生产方式,生产方式与上层建筑密切相关,新型举国体制是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方式,央地关系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中央企业改革央地关系可以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新型举国体制有效运行的制度需求。

作者联系方式

付景涛

173779482@qq.com

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海南省公司治理研究院

  1. 海南大学管理学院